在青藏高原东缘
有一座苍茫突兀的山岭拔地而起
集合起千山万岭
莽莽苍苍,逶迤东去
“一山分南北,半部中国史”
说的便是我国的秦岭
2005年8月1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
首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理念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倡导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大会报告,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
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
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深化发展。
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秦岭的生态保护作用
秦岭、淮河一线共同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处于这一线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等均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变化。
由于秦岭山地对气流运动的阻滞作用,一方面使得夏季暖湿气流不易向西北推进,另一方面削弱了冬季干冷空气对中部及东南地区的影响,因此秦岭成为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我国一月份0°C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等重叠,同时也是我国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秦岭峰峦叠嶂,环境优美,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秦岭独特的地理优势
养育了许多珍贵的动植物
这里
就有着著名的“秦岭四宝”与“秦岭双娇”
秦岭四宝
巍巍秦岭,泽被万物
秦岭
作为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这座位于祖国中央的神奇山脉
生活着以“秦岭四宝”为代表的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

“秦岭四宝”分别是
朱鹮、金丝猴、大熊猫、羚牛
稀世珍禽朱鹮,又称朱鹭(通名)、红鹤、朱脸鹮鹭(北名),被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吉祥之鸟”。
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鹮列为“国际保护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有14个省份有过关于朱鹮的记录,但20世纪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见,一度以为已在野外绝灭,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种群,并于1983年建立了保护观察站。经过多年努力,朱鹮的数量开始增加。
羚牛秦岭亚种,是秦岭山脉的特产动物,被称为“秦岭金毛扭角羚”,通体白色间泛金黄,长相极为威武,美丽,当地人又叫它为“白羊”或是“羊子”。秦岭羚牛有两个长而粗壮的前肢,两条短而弯曲的后腿以及分叉的偶蹄,这些特点都使其能够适应高山攀爬生活,但数量稀少,十分珍贵。
秦岭双娇
秦岭不仅有顶级的动物宝贝
也有顶级的植物宝贝
秦岭植物王国里的红豆杉、珙桐
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可与“秦岭四宝”对应合称“秦岭双娇”
秦岭红豆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两百五十万年的历史。集中分布于汉江、嘉陵江流域,一般在海拔3000m以下,以海拔1200m左右居多。
红豆杉还有一个别名——紫杉,它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可以用于雕刻、乐器、文玩等细加工制品。
它的树皮是重要的药材。经研究发现,紫衫的树皮中含有抗癌物质紫杉醇,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抗癌植物。
野生珙桐作为我国特有的树种,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之称,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也非常敏感,并且种子繁殖相当困难,这些都是导致它濒危的原因。因为它的稀少,1999年国务院将珙桐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珙桐一般生长在深切割的山间溪沟两侧,分布区的气候为凉爽湿润型。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为紫红色,它的花型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也是我们的绿色和平使者
秦岭的保护区范围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在秦岭保护规划体系中
明确划定了三个保护区范围
核心保护区
秦岭范围下列区域,除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应当划为核心保护区:
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秦岭山系主梁两侧各1000米以内、主要支脉两侧各500米以内的区域;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护区,世界遗产;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一般控制区中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与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集中连片,需要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区域。
重点保护区
秦岭范围下列区域,除核心保护区、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外,应当划为重点保护区:
海拔1500米至2000米之间的区域;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一般控制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的重要功能区,植物园、水利风景区;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国有天然林分布区,重要湿地,重要的大中型水库、天然湖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般保护区
秦岭范围内除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以外的区域,为一般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
“非法穿越”从小众行为
逐渐演变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不少人出于“探秘”“挑战”等心理
私自穿越秦岭等自然保护区
什么是非法穿越
非法穿越,指的是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私自进入自然保护区或限制区域进行穿越、登山等活动的行为。
具体包括:
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
未按规定备案,在生态脆弱区或未开发区域组织活动;
虽经批准进入,但违反规定路线、擅自停留或扩大活动范围。
非法穿越的严重危害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植被踩踏:频繁的人类踩踏会直接摧毁地表植被,高海拔地区的植被一旦破坏,几十年都难以恢复。
土壤与水源污染:随意丢弃垃圾、生火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透气性与透水性,甚至污染水源,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野生动物惊扰:人类活动的干扰会惊扰野生动物,尤其在繁殖季节,可能导致种群迁移或繁殖失败。
对个人生命的威胁
地形复杂易迷路: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有陡崖、深谷、密林、沼泽等,非法穿越者缺乏专业设备和向导,极易迷失方向。
天气多变风险高:山区天气瞬息万变,可能突遇暴雨、暴雪、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救援困难:非法穿越区域通常无信号、无路径,一旦遇险,救援人员难以定位,极易错过最佳救援时间。
法律法规与智能监管
明确禁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明确规定,核心保护区(如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禁止一切与保护无关的活动,违者将处以罚款,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智能防控:秦岭部分区域已部署智能摄像头、电子围栏等设备,实现对非法进入行为的实时监控与预警。
护一山碧绿,守一城安宁
对秦岭的守护
从不是划定冰冷的界限
而是以敬畏之心与这片山水共生
把“不打扰”藏进每一次与自然的相遇里
秦岭不需要“征服者”
它需要的
是懂得驻足欣赏、用心守护的“同行人”
唯有放下冒险的执念
以温柔姿态与山水相处
才能让千年秦岭的绿意
在时光里永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