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政办发〔2025〕5号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佛坪气象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袁家庄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加快推进佛坪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25日
加快推进佛坪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的社会公益事业。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陕西省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24〕21号)和《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汉中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汉政办发〔2024〕15号)精神,加快推进佛坪气象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多方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到2030年,气象科技全面融入农业、交通、文旅、生态环保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气象科技创新、业务、服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明显提升。全县天气雷达地面气象站间距达到7公里以下,天气雷达覆盖率达100%,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8%以上,实现人工影响天气装备自动化。到2035年,结构优化、功能先进的监测系统更加精密,无缝隙、全覆盖的预报系统更加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稳步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提高气象科技现代化水平
1.坚持创新驱动提高科技能力。强化雷达和卫星遥感、人工影响天气、生态气象、农业气象、气象装备等领域应用能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气象服务的融合应用。(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佛坪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数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2.提升精密监测能力。科学规划佛坪气象监测站网布局,完善气象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和山洪灾害易发区、特色农业产业主产区监测站网布设,建成立体化、精细化、协同化、智能化的气象监测网。新建5套智能区域气象站,升级现有运行时间超过8年的11个区域气象站,全县区域气象站数量达到25个以上,平均站点间距在7公里以下。完成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建设,有效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全县雷达监测覆盖率100%。(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配合)
3.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暴雨、强对流、干旱等天气气候,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雨情信息共享,强化尾矿库、小流域强降水监测预报和森林防火戒严期内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拓展气象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数据和技术融合,支撑多部门联合开展灾害预报预警,将气象风险防御纳入行业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开展行业高影响天气气象风险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佛坪分局、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配合)
4.提升精细服务能力。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规程,做好递进式气象服务,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的联动,突出临灾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强化预警指向性。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建立气象部门与各类服务主体互动机制,加强“陕西气象”“汉中气象”等气象服务平台的推广,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气象服务产品的高效应用。强化暴雨、干旱等8类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开展强对流、暴雨等重大气象灾害的定量化风险评估。(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配合)
5.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完成基层台站综合改造全覆盖,增加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土地供给。完善土地、交通、通信、水电暖等基层台站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化、集约化、开放型的综合气象业务平台。加强台站安全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陕西特色示范台站建设,开展智慧气象台站、多功能气象台站、特色气象台站建设。(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新时代佛坪气象文化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气象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进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创作气象文化产品,加强气象文化场馆等气象文化设施建设。(县气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7.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定期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根据气象灾害影响修订基础设施标准,优化防御措施,提升重点区域、敏感行业基础设施设防水平和承灾能力。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落实雷电防御监管职责,做到防雷设施“应建必建”,防雷检测“应检必检”。制定预警信息发布和社会传播标准规范。健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实施气象科普行动计划,深化气象科普进课堂、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加强面向公众的热点问题解读和科普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配合)
8.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健全人工影响天气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统一协调的人影指挥和作业体系。建设袁家庄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业务平台,实施人影装备升级换代工程,升级火箭等作业装备,应用国省市县一体化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提升区域协同指挥和作业效益评价能力。完善人影作业安全联合监管体系。(县气象局、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镇办配合)
9.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定期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落实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完善面向党政主要领导、基层责任人的“叫应”与直通式报告机制。将气象灾害预警纳入部门应急预案响应启动条件,制定气象灾害应急联动阈值指标和防御指南。建立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认定和风险防控机制,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推进气象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队伍共建共享共用,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报送和应急指挥救援机制。(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抓好落实)
(四)深度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0.实施“智慧农业气象+”赋能行动。开展全链条、伴随式、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做好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业智慧气象服务,保障“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深度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将农业气象服务纳入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县气象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配合)
11.实施能源电力交通生态气象服务保障行动。建立完善能源气象服务体系,提升“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要时段能源保供气象服务能力。强化电力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做好电网安全和电力生产调度气象服务。强化密集输电通道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和雷电防护等设施建设。开展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天气监测预警,推进交通、公安、气象“一路三方”联合联动机制和“点对点”高影响天气服务落地。建立物流气象服务体系,开展精细化商贸物流气象保障服务。发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气象保障服务作用,加强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气象服务。建立区域生态气象监测评估业务体系。强化森林防灭火气象保障服务。(县气象局、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佛坪分局、国网佛坪供电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配合)
(五)优化佛坪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
12.实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清单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目录清单,形成保障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开展与“衣食住行游购娱学康”紧密相关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优化人体舒适度、负氧离子、户外锻炼、康养等气象生活指数服务。建立健全与社会媒体的合作机制,构建公共气象服务全媒体服务矩阵。增强农村、边远地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捷性,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县气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配合)
13.实施文化旅游气象服务保障行动。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安全专业气象监测网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建设。开展全季节、全流程的分众化精细化旅游气象服务。开展面向重点旅游目的地、重大社会活动、重要体育赛事的气象风险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业务。强化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围绕气象景观观赏、气候康养体验、气象文化传承、气象科普研学等,强化气象文旅资源开发,设计避暑、避寒等气象旅游线路,提升“避暑旅游目的地”“天然氧吧”等气候品牌效益。(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气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镇办配合)
14.建设覆盖城乡的公众气象服务体系。加密城市气象监测站点,发展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分灾种精细化预报预警。将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和网格治理体系,强化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防洪排涝、交通出行等智能管理的气象服务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和重大气象灾害防控能力。做好大型基建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加强农村灾害易发区、生态敏感区、灾害防御脆弱区、人员聚集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高风险地区的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县气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佛坪分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办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气象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行业专业规划。完善地方气象标准体系,适时做好规范性文件废改立释工作。建立完善气象与应急、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县气象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气象事业发展投入。继续完善落实气象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落实气象部门人员、业务设备运行等经费,认真落实人才政策措施,确保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稳定。(县气象局、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监委,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各人民团体,驻佛有关单位。
佛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2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