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县情 > 佛坪旅游

大美秦岭的见证——大熊猫

熊猫竹下生,如今独自行。一步一回首,耳满慈母声。喜欢大熊猫,已经多年了。不到秦岭,今生是遗憾的。秦岭呢,是个神奇的所在。因为有了熊猫的存在,才更有无穷的魅力。

中国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线的秦岭南麓的佛坪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东北部,东接安康市宁陕县、石泉县,北临西安市周至县和宝鸡市太白县,西南连洋县,如诗如画,人在画中游啊,当然是为了一个念想而神往的。佛坪县被誉为“熊猫家园”,境内生存的秦岭大熊猫属秦岭亚种珍贵濒危,黑白相间、浑圆娇憨,赢得了中外人民的痴迷和喜爱。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佛坪县发现并继而保护秦岭大熊猫,却从一名叫杨笃芳的村民的枪声开始。上世纪五十年代,佛坪县岳坝乡(今为岳坝镇)大古坪村等属洋县管辖。1957年冬天,洋县县政府接到情报:一架敌特飞机从北方飞过秦岭,在岳坝镇一带空降下一个大麻袋。时年28岁、任岳坝乡乡长的杨笃芳接受了配合搜查的命令,带着一支由武装部、公安局人员和民兵组成的小队,从大古坪向几十里外的西河(今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发。

杨笃芳是一名神枪手,和其它山民一样常进山打猎对山林极熟。当天下午4点多,他带着小队就走到了西河大白河口,眼尖的民兵发现前方树林里有一个身穿“白马夹”的“人”!一阵问话和警告后,那“人”毫不理睬,大家商议后迅速包抄上去,杨笃芳连放两枪,那“人”应声倒地,大家走近一瞧,根本就不是“特务”,而是一只当地俗称“花熊”的动物,大家正饿得发慌,就把它剥了皮抬着走,天黑后来到一个山崖前,生火架锅、砍竹叶铺地,准备做饭、休息。

大家围着篝火煮着“花熊”肉,突然感到有臭水洒在头上,抬头借着星光一看,发现崖上的松树枝桠里蹲着一只象狗熊的动物,被烟熏得正在向树下撒尿。俗话说“一熊二虎三野猪”,在山里遇上这三种动物是最危险的事,杨笃芳立刻举枪射击,“狗熊”从树上应声而落,砸碎了锅,汤又浇灭了火。大家点起火把一看,原来又是一只“花熊”!“花熊”可能被打中了心脏一枪毙命,丝毫没有挣扎,大家高兴地又重新生火,把这只“花熊”也剥皮烤肉充饥。经过几天的搜索,没有发现特务,杨笃芳让送干粮的民工把第二只“花熊”的皮帮他背回家,铺上床上做了褥子。

1958年春天,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教授带领学生来岳坝一带教学实习。杨笃芳把他见到的动物一一介绍,并把“花熊”皮褥子拿给郑光美看,郑光美看着这罕见的动物毛皮又惊又喜,却不敢确认是大熊猫皮。杨笃芳又到当年住过的山崖附近,找回一块带牙齿的下巴骨交给郑光美,并听了郑光美的话,劝诫村民们不要再猎杀这种“花熊”了,因为它“很珍贵”。郑光美回校后依据标本,很快就确认“花熊”就是生活在秦岭里的大熊猫,因当时国内许多刊物停刊整顿,直至1964年郑光美等才在《动物学杂志》复刊号上发表文章《秦岭南麓发现大熊猫》,虽然比发现四川大熊猫晚了100多年,却从此正式确认了秦岭是大熊猫的又一集中分布地。

1973年,全国开展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杨笃芳给调查队带路时,才知道当年被他们枪杀并剥皮吃肉的“花熊”是国宝大熊猫,他和村民们怀着愧疚的心情,分头带着调查队跋山涉水,为大熊猫野外调查等不遗余力,当年又在龙潭子、三官庙、大古坪等地收集到8张大熊猫皮、2具头骨,进一步证明了大熊猫在秦岭并非个别存在。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杨笃芳积极宣传政策,教导村民放下猎枪,帮助保护区化解纠纷,常年和保护区人员上山巡护,60多岁时还为中科院等中外科考工作者当向导配合大熊猫科研,踏遍了保护区的山山水水。2011年7月21日,82岁的杨笃芳病逝,在认知大熊猫后的53年里,他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支持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真诚地向国宝忏悔,书写了从一名猎人转变为“护宝使者”的美丽人生,而他当年的夺命枪声,更开启了秦岭大熊猫科研保护事业和我国动物研究史的新纪元。

提到大熊猫,大家都会觉得非常珍贵,大熊猫为什么这么珍贵?还记得鲁迅的藤野先生里的话吗?物以稀为贵,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典范是大熊猫,它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大熊猫被公认为国宝,那是弥足珍贵的。无价之宝,只能如此衡量:

美学意义的可观赏性。大熊猫外貌像熊,头和身躯都是白色,四肢和肩膀却是黑色,还有一对黑色的眼眶,相貌十分“卡通”。大熊猫的形象十分可爱,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种族,男女老幼都十分喜爱大熊猫。

大熊猫身上体现的生态多样性的内涵。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择大熊猫作为其标志,正是大熊猫这一文化价值的最好体现。

大熊猫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的独有性。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它的黑白两色与道文化的阴阳之色吻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大熊猫是友谊、和解乃至邦交正常化的象征,长期以来,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礼赠送给中国人民的朋友,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熊猫分布区的生态系统及其传统文化。在保护大熊猫这一濒危物种的同时,大熊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以及栖息地内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等传统被保留了下来,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秋午后的温煦阳光里,七仔平躺在草地上,“咔呲咔呲”,抓着鲜嫩的竹笋大快朵颐。

这只是9岁的大熊猫七仔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圆头圆脑的七仔是个正值青春的健壮“小伙子”。它属于中国“国宝”大熊猫中一个更为珍稀、古老的种类——秦岭亚种。

七仔自身更独特的是,不同于普通大熊猫的黑白相间,它本应为黑色的皮毛部分是棕色的,看上去就像突然“没墨了”。陕西省大熊猫繁育中心兽医院院长马清义说,有科学记载的几次发现棕色大熊猫,都在秦岭范围内。因为极其罕有,棕色大熊猫又被称为“宝中之宝”。

备受瞩目的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使得大唐西市声名鹊起。“去大唐西市,看熊猫陕西”,已经成为最近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秦岭大熊猫”。

秦岭大熊猫是一个独立种群,与四川大熊猫种群相比,秦岭大熊猫具有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遗传基因。

因秦岭而显贵。秦岭是中国心脏地带的中央山脉,夹在两大母亲河——黄河与长江之间,被尊称为中华父亲山,也被称为中华圣山。大熊猫是“可爱的兽”,本来就具有超凡的生态与人文魅力。魅力熊猫,至尊秦岭。秦岭熊猫,世界驰名。

因棕色而稀奇。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大熊猫即是黑白两色。人们戏称,大熊猫永远都是一张“黑白照片”。秦岭大熊猫,除黑白两色外,还有棕色大熊猫,人们称之“大熊猫中的貂蝉”。全世界只有秦岭大熊猫可以照出“彩色照片”。棕色大熊猫,世界最稀奇。

因量少而珍稀。大熊猫为世界珍稀物种,世界自然基金会视其为全球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375只。其中,野生秦岭大熊猫仅345只,圈养秦岭大熊猫仅22只(棕色大熊猫仅1只)。秦岭大熊猫是“珍稀动物中的珍稀动物”,“国宝中的国宝”。

因脸圆而可爱。细心的“猫粉”发现,秦岭大熊猫的脸更圆。在猫和熊之间,更像是“可爱的猫脸”。因而,更显呆萌,更显可爱。

因易见而共生。各路媒体,似乎都播出过在秦岭撞见大熊猫的消息。特别是地处秦岭腹心地带的佛坪人,偶遇大熊猫的机会相对比较多,并成为人与大熊猫和谐共生的典范。这其中原委,在于秦岭大熊猫分布海拔低而密度高,接近人类活动区域。

寻觅秦岭,是人生天大的乐事。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大熊猫“路路”(左)和“强生”在活动区域玩耍。百闻不如一见啊,一见就喜欢啊。

2017年,四只大熊猫幼崽“路路”“梦梦”“强生”“善仔”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出生,引发社会关注。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四只大熊猫宝宝健康成长。

楼生有两次生育经历,两次都是龙凤胎,在我省创下纪录,而且楼生对孩子的照顾越来越有经验

2003年8月2日,她出生在秦岭北麓楼观台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大家都叫她楼生。小时候的她阳光漂亮,人们还给她起了一个好听的乳名—阳阳。她是陕西林业人工繁育的第一只大熊猫,她也是目前陕西唯一育成两胎龙凤胎的英雄母亲。

第一次生宝宝有些笨拙有些无措。2009年的春天,最后一片积雪被大地消融,林子里的鸟儿争相寻找着筑巢的树枝和泥土,星星点点的迎春花迫不及待地铺洒在院落四周。忙碌了一个冬天的大熊猫养足了精神,楼生作为“新人”参加了每年一度的相亲聚会。择偶场面没有像野生大熊猫那样争斗激烈,女士也都找到了心仪的另一半,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一切又恢复到往日的平静。

几个月后,楼生快一个月不想吃东西了,管理人员心里有些忐忑,心想楼生这第一次繁殖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2009年8月18日,楼生不停地调整身体的姿势,有些骚动不安。经过五个多小时的煎熬,楼生终于有羊水流出来了,她费力地扭动身体,还不忘了清理一下乳头。这时,一只幼仔的头露出来了,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攥紧拳头,为楼生鼓劲加油。幼仔被一团胎衣包裹着,在楼生不停地怒责和舔舐中顺利降生了,它尖叫着,好像还没在母亲的身体里待够。

楼生不知所措,有点着急却又是本能地用嘴巴叼起了幼仔,很小心地放在怀里,动作显得很笨拙。没过多久,又一个幼仔出生了。楼生愣了一下,无助地看着第二只幼仔,最后还是放弃了。她已经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怀中的幼仔身上,任凭第二只在地上爬着尖叫。

诗情画意来自天然,秦岭是妙不可言的宝库。

何永沂的《稀有动物熊猫咏》,也耐人寻味: 一片天真憨态奇,腹中藏竹不藏机。人言国宝殊堪贵,黑白分明有亦稀。

熊猫一片天真憨态可掬,怀里藏着竹子没有心机。人家说因为是国宝所以很珍贵,这黑白的皮毛颜色也是很稀有的。

张鳦生《参观熊猫表演感作》: 湖西来有熊身玉面公,黑白分明憨且美。对客有礼文彬彬,进退中节娴举止。

湖西有一种熊身玉面的动物,黑白颜色分明憨态可掬,并且很好看。对待游客彬彬有礼,来回进退举止很娴熟。

伯昏子《晨寤,半梦半醒间得咏熊猫五律一首》: 太极初分判,浑浑天地游。缁章垂皓质,白雪发玄讴。

天地刚开始分开的时候,浑浑噩噩在天地之间游荡。黑色附在洁白的皮毛上,白雪都要过来歌唱。

添雪斋《年末香港六题 其六 海洋公园大熊猫馆》: 廿八经年竹影暝,依稀乡语不曾听。我非此地孤囚者,檐角土花寥寞青。

二十八载竹影暗下来,依稀可辨的乡音不曾听到。我并非在这里孤独的一个人,屋檐脚下的花草也寂寞的开放。

秦岭是大熊猫的家园。大熊猫是兽,但不是一般的兽,而是“可爱的兽”。秦岭是山,但不是一般的山,而是中华腹心山,中华父亲山。秦岭大熊猫实在不一般,它因量少而更珍稀,因棕色而更传奇,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美人中的貂蝉”。秦岭生存着345只野生大熊猫,占大熊猫总量的18.5%。种群数量比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了217%,增幅为全国最高。秦岭大熊猫集中分布于西安、宝鸡、汉中、安康交界的秦岭腹地,栖息地面积3600平方公里,尚有2446平方公里潜在栖息地。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和野外偶见率居全国之首,平均每百平方公里至少有十只大熊猫。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主要集中于秦岭中段南坡,北坡和西段也有少量分布,范围涵盖陕西5市、11县、27个乡镇。栖息地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37平方公里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增幅达247%,潜在栖息地达2446平方公里。

秦岭是全国自然保护区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自1965年我省第一个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历经50余年发展,秦岭已建成各类保护区32处,总面积5591平方公里,占陕西秦岭总面积的1/10,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秦岭保护区群。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达16处,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约76%的野生大熊猫及56%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严格保护。

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人、心爱之物,都有自己的心肝宝贝。大熊猫是濒危动物,也是旗舰物种,被称为“中华国宝”,自然,也就是我们共同的宝贝。爱大熊猫,就要像爱自己的心爱之人、心爱之物一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与大熊猫是生命共同体。爱大熊猫,就要像爱我们自己一样。大熊猫在秦岭已经生活了800余万年,最危难的时候,只剩下区区109只,目前也只有345只。秦岭大熊猫“脱危”,依然还有很长的路子。我们要用智慧和行动,着力在攻克技术难题和扩大栖息地范围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让大熊猫与大秦岭长相厮守,天荒地老,生生不息。

爱大秦岭,保护大秦岭。大秦岭,横卧于祖国腹心,夹于黄河与长江之间。黄河与长江是母亲河,秦岭是父亲山。秦岭,不仅有“小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还有“大四宝”——秦岭水、森林、文脉、美景。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秦岭脚下,灞河沿岸,就是我们祖先与大熊猫和谐共生的家园。我们尊称秦岭为父亲山,就要像善待父亲一样善待秦岭。我们视秦岭为共同家园,就要像保护家园一样保护秦岭。要用我们的智慧与行动,让大熊猫,大秦岭,与我们,还有我们的子子孙孙,永远在一起!

弘扬秦岭大熊猫文化,巧妙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陕西最闪亮的名片。秦岭文化,熊猫文化,是我们家乡文化,爱熊猫,爱秦岭,爱秦岭大熊猫,就是爱我家乡,爱我陕西。

网友可以在虚拟空间种植虚拟竹子进行喂养,饲养属于自己的“熊猫宝宝”,比如在微博上采集能量,给虚拟竹子浇水,最后微力值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养成一株“竹子”。

微博将虚拟与真实的公益参与结合,通过线上养成虚拟竹子来兑换真实竹子,中国绿化基金会和陕西省林业局将会为你在陕西秦岭种下一株真竹子。此活动旨在通过网友的社交公益行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竹林生态进行科学修复,从而缓解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问题,并聘请当地工人进行种植和抚育管护工作,实现扶贫、环保的双公益行为。

“如果您也想为大熊猫种竹子,可以进入新浪微博,搜索#熊猫守护者#话题,根据提示即可参与。”工作人员表示,去年,微博根据网友线上养成情况,向秦岭捐赠了20万蔸竹子,其中10万蔸选址在佛坪,10万蔸选址在楼观台。

爱大熊猫就要像爱我们自己的眼珠子一样。大熊猫在秦岭已经生活了800余万年,最危难的时候,只剩下109只,目前也只有345只。秦岭大熊猫“脱危”,依然还有很长的路子。我们要用智慧和行动,着力在攻克技术难题和扩大栖息地范围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让大熊猫与大秦岭长相厮守,天荒地老,生生不息。

爱大秦岭,保护大秦岭。我们视秦岭为共同家园,就要像保护家园一样保护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