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坪,每棵古树、每片森林都连着大熊猫的家,咱检察院得守住这份绿!”10月24日,佛坪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干警老侯边巡山边念叨这句话。“前阵子看到检察院和几家单位一起放流鱼苗,现在河里的鱼多了,连朱鹮都常来觅食,这保护真是落到了实处。”村民李大叔的感慨,道出了佛坪生态的喜人变化。
近三年来,佛坪县立足区域生态特点,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检察职能,以“三个管理”为牵引编织“三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检之路,为秦岭生态保护绘就了一幅壮美画卷。
织密专项监督保护网
佛坪县检察院以案件办理为根本,从“大”局着眼,从“小”专项着手,深入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秦岭古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专项监督活动,近3年来办理涉秦岭生态环境案件102件。这一串数字背后,是检察官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他们督促保护古树名木11棵,清理固体废物60余吨,整治扬尘污染7处、规范污水处理设施16处,让佛坪的天空更蓝、树木更绿、河水更清。
在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的同时,佛坪县检察院认真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开展增殖放流活动4次,放流秦岭细鳞鲑等鱼苗8.3万尾,不仅为水域生态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更打造了“破坏、监督、判罚、修复”的生态保护工作模式。针对非法捕捞、污水乱排、违法占用林地等多发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0件,督促行政机关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全面系统整改。此外,还深化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办理生态环境案件6件,让科技成为守护生态的“利器”。
构建区域协同保护网
佛坪县检察院健全与跨区划检察院协作配合机制,积极参与协同办案,深入开展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预防性保护,与佛坪和观音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召开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联合开展实地勘察,形成“专门保护+行政保护+检察保护”协作联动工作格局。
全面落实林(山)河(湖)田“三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实现司法监督与行政执法同向发力,通过该机制移送案件线索30余条,协同开展专项活动8次,研判生态环境案件线索12件。聚焦秦蜀古道保护和文化传承,联合陕西省秦岭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对金水河栈道(傥骆道)遗址进行实地调查,推动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集中管辖与区划检察机关地域管辖相辅相成、一体履职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实质化运行,让古道重新焕发生机。
打造内外联动保护网
佛坪县检察院推进生态环境检察职能、机构、机制、规则和队伍“五个专门化”建设,依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检察指挥中心,成立“四大检察”融合履职的生态环境检察办公室,发挥大熊猫公园、秦岭等特色办案团队作用,凝聚工作合力。
出台一体抓实“三个管理”17条措施,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对生态环境案件的全方位管理,助推案件办理质效双升;完善行政机关专业人员兼任检察官助理、公益诉讼志愿者等制度,特邀检察官助理和志愿者参与检察履职60余人次,提供案件线索40余条;争取县人大常委会支持,出台《关于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办法》,相互移送监督线索5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参与案件听证、检察开放日、检察建议整改成效评估等活动23场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提升监督质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强化以案释法,促进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升。
当前,佛坪正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担当,如细腻画笔般精描细绘,持续为绿水青山厚植鲜明厚重的生态底色。佛坪县检察院将继续锚定检察职能发力,以法治力量护航生态安全,全力守护这片土地的蓝天净土、绿水青山,让秦岭生态之美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