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地处秦岭腹地,大熊猫、山茱萸等生态文旅资源独特,该县以政策为引领、模式创新为驱动、业态融合为支撑,让闲置房屋、老旧建筑、闲置集体用地等闲置资产蜕变为乡村振兴“金钥匙”,为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施策唤醒“沉睡资源”
佛坪县将闲置资产盘活作为全域旅游发展核心抓手。开展全域闲置资产“拉网式”摸排,建立闲置农房、废弃校舍、老旧厂房等5大类50余处资源的台账,精准标注资产位置、面积、产权等信息,夯实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出台民宿产业提升“五大行动”实施方案、支持鼓励民宿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划定国宝探秘、山地休闲、诗意田园、饮水思源、研学旅居五大民宿集群,同时细化奖补标准与审批流程。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000余万元,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超3亿元;服务优化上,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对各个等级民宿分别给予最高5万元、3万元、1万元消费券奖励,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已盘活闲置资产53处,培育涉旅企业58家、民宿26家,形成高、中、低端全覆盖的旅游供给格局。
破壁突围激活资产价值
佛坪县创新三大模式,让闲置资产“活”起来。跨区域联建破壁垒。探索“支部联建、产业联盟、项目联营”模式。长角坝镇龙草坪村与西安市莲湖区五一社区“跨区域牵手”,投入近6000万元将3栋闲置“烂尾楼”改造为云间康养度假酒店,配套中医养生馆、森林步道等,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让“烂尾楼”变身乡村旅游“新地标”。品牌合作提品质。西岔河镇引入贝壳找房集团,对7户闲置土坯房“修旧如旧”,打造贝壳山居民宿,2024年为村民分红118万元;袁家庄街道将东岳殿村2处闲置民房改造成银杏宿精品民宿,入住率超85%,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益10万元、2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部门协同强保障。建立发改、住建、文旅等多部门联动机制,“靠前服务、现场办公”,将“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办理,压缩审批时限50%以上,累计为20余个项目解决难题40余件,项目平均建设周期缩短3个月。
延伸链条点燃旅游热潮
以盘活的闲置资产为节点,推动“民宿+”多业态融合,实现游客“留下来、慢下来、玩起来”。“民宿+主题体验”添内涵。山觅客栈改造闲置农房建昆虫观察屋、自然课堂,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000人次;不语庭院民宿结合秦岭星空资源,举办星空音乐会、非遗打铁花活动,深化文化体验。“串点成线”优布局。以民宿集群为纽带,串联红军旧址、山茱萸花海等核心景点,打造“重走长征路+熊猫探秘”“看大熊猫-赏山茱萸-品农家菜”等精品线路,其中春季“熊猫+山茱萸”之旅入选国家文旅部精品线路。同步建设旅游专线公路30余公里,新增停车场12个、旅游厕所20座,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品牌营销扩影响。构建“线上+线下”营销矩阵,官方新媒体矩阵粉丝超20万,“佛坪文旅”等话题播放量破亿;举办半程马拉松、茱萸花海踏春游等活动,发放旅游消费券500万元。“十四五”以来,全县旅游投资达41.1亿元,2024年民宿收入超7000万元,累计带动150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脱贫户300余人,闲置资产盘活成为乡村振兴与旅游提质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