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林学会公布了第九届梁希科普奖评选结果,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曹庆的作品《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荣获梁希科普作品奖。这是继《野生大熊猫繁衍探秘》荣获首届梁希科普奖以来,此奖再次花落佛坪,也是我省科普工作者第四次获得科普作品奖,前三次分别是《世界珍禽朱鹮》《银川地区鸟类野外手册》和《秦岭自然观察手册》。
佛坪是陕西省内人口最少的县,佛坪县城秀珍且精致(佛保局供图)
《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是一部生态文学作品集,于2019年2月在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9年4月,佛坪县委宣传部为此书举办了首发仪式。《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全书约40万字,分为“美丽的秦岭”“生灵的秦岭”“行走在秦岭”“感悟在秦岭”等四部分。作者以笔记、日记、散记、摄影等形式,以亲身经历为主线,以自然科学的思维尺度、扎实严谨的专业态度以及文学的视角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真实记录了以保护大熊猫物种为抓手在从秦岭发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窄窄的一段和真实的一面。作者有自己的观点,但没有生硬说教,而是通过“我”、向导、朋友、同事,甚至从大熊猫的口讲出来,并穿插在札记中。作者抒发感情,没有直接进行,而是通过传述、描写、议论等表现出来,颇具清新与别致。
坐落在森林和云海中的三仙峰监测点(摄影:李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在佛坪工作生活30余年,自称“将时光留在行走、观察、思考中,留在秦岭腹地、莽莽森林中,留在琐碎、点滴中,留在永不言弃、奢侈虚度中”,期间笔耕未辍,终得结集出版与读者分享。
三仙峰监测点(保义文供图)
《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全书篇幅灵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趣味性、文学性,语言干净细腻,节奏简洁明快。全书以朴实且真实的文字,堪称是对在秦岭开启自然保护的记录和献礼,也是对无数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付出青春和汗水的保护者的讴歌。通过阅读《我在秦岭之央——佛坪手记》,读者将有机会窥见秦岭的部分面貌,以及那里的动物、静物、风物和人物。随着深入践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此书必将成为记录秦岭生态保护历程的最原始行记之一,抑或成为未来生态保护从业者的小小述事牌。
在黄家湾梁上巡护(摄影:曹庆)
在社区人家(摄影:曹庆)
梁希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林垦(业)部部长、全国科普协会主席、中国科技协会副主席、中国林学会理事长等职务,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梁希科学技术奖是经科技部批准,由中国林学会申请设立的面向全国、代表我国林业行业最高科技水平的奖项。梁希科学技术奖包括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梁希青年论文奖、梁希优秀学子奖、梁希科普奖四个奖项。
秋色里的西河保护站(摄影:熊柏泉)
夏季,雨后,树(摄影:曹庆)
据悉,中国林学会于2020年3月组织开展第九届梁希科普奖评选工作。评选期间,共收到申报材料112项,经形式审查、专家初评和第九届梁希科普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程序,第九届梁希科普奖共评选出获奖项目(人物)33项(名),其中作品类13项,活动类18项,人物类2名。
雨季,河水上涨时,能走在这样的桥上,是幸福和幸运(摄影:曹庆)